中國質量新聞網
您當前位置: 新聞中心>>質量出品>>質量時評>>

網紅產品真的好嗎?真的值得信任嗎?

2019-11-18 10:44:01 中國質量新聞網

  近日,在某個以實用短視頻分享為主打內容的社交APP上,一款名為“協和維E乳”的國產護膚品突然躥紅。十余元的價格、“協和”二字背書、網紅傾力推薦……這款產品迅速躋身為“網紅爆款”。據了解,該款產品在短短一周時間里全網售出51萬件,頂峰時期有超100個主播同時推廣。但隨后又有消息稱,“北京協和醫院不生產維E乳,只有硅霜和硅E乳”,協和維E乳生產廠家為蘇州市協和藥業有限公司。原來,此“協和”非彼“協和”,消費者似乎有種被“騙”了的感覺。

  不難看出,許多消費者購買這款產品就是沖著“協和”二字去的。從名稱上來看,“協和維E乳”很容易讓人與著名的北京協和醫院聯系在一起,而且這款產品的瓶身正面還赫然的打著“協和藥業”出品的字樣。有了“協和”二字背書,似乎大家覺得產品質量就有了保障。再加之,網紅宣稱的“親測好用”“必買清單”“網紅爆款”等類似字眼的刺激,社交平臺用戶的購買欲很容易被激發,于是就產生了銷量奇跡。

  對于很多熱衷于在直播間買貨的消費者來說,除了商品本身的吸引力之外,也是出于對直播者的信任。但網紅產品真的好嗎?真的值得信任嗎?最近,網紅李某直播“翻車”,其帶貨某款不粘鍋,最后變成,不,粘鍋。其實,李某是彩妝行業出身,被譽為“口紅一哥”,其對廚具并不見得有多內行。

  網紅帶貨模式其實是一種“粉絲經濟”,它的興起契合了不同時代大眾的消費理念和消費模式的多樣化。據克勞銳發布的《2019網紅電商生態發展白皮書》顯示,2018年網民規模達8.29億人,網絡購物用戶規模達6.1億人,平均每100個網民有73人選擇網絡購物。2015年以來,實物商品網絡零售額占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例從8.04%猛增到2018年的18.4%。巨量的網購用戶、龐大的網購需求、快速增長的網購市場,為職業網紅提供了一塊肥沃的待墾之地。這種模式在為平臺和商家創造巨大利潤的同時,也逐漸暴露出諸多問題,比如虛假宣傳、假冒偽劣產品等。不少消費者在購買了網紅推薦的產品后,卻發現產品質量并非像網紅推銷的那樣好,甚至有的是冒牌貨。

  以本文提到的這款產品來說,消費者也不是沒有買到假貨的可能。筆者發現,與蘇州市協和藥業有限公司生產的這款“協和維E乳”外觀相類似的還有北京協和生物醫藥化妝品技術開發有限公司生產的八韻草維生素E乳;北京醫院研制的標婷維生素E乳,這些產品的包裝設計嚴重同質化,都是白色瓶身,紅色方形線條的外包裝設計,一眼看去,傻傻分不清哪家是哪家。 “協和”二字很容易導致誤解,這就為不法分子、無良商家提供了違法操作的空間。

  網紅“帶貨種草”是一種新興模式,行業準入門檻較低,靠的是影響力,其推銷的力度和影響力堪比甚至超越廣告的效果。但這種宣傳模式背后的質量監管卻沒跟上,這就導致一部分網紅只為利益行事,只要商家給的廣告費或提成夠高就“來者不拒”,什么貨都敢接。

  經驗證明,如果沒有規范和制約,行業野蠻生長、迅速擴張的背后往往是混亂的市場秩序和失位的監管主體。

  有專家指出,目前,中國《廣告法》《電子商務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產品質量法》《食品安全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法律對網紅帶貨涉及的虛假宣傳、數據造假、產品質量、食品安全、消費者權益保護等法律問題都已有較為完善的規定。在網紅“帶貨種草”行為中涉及的不同主體都應參與到依法治理環節中來。

  比如,對網紅本身來說,應當提高商品質量把控能力,慎重選擇合作品牌。既然做的是“親測”推廣,是“代言”生意,把好產品質量關責無旁貸。

  對于短視頻平臺的營運方來說,應當切實履行好平臺的責任,加大對直播內容的審核力度,可以確立帶貨網紅與銷售商家“黑名單”制度,對侵犯消費者利益的網紅和商家“零容忍”。

  對于監管部門來說,應當加大監管力度,厘清責任主體,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消費空間。需要明確的是,如果網紅帶貨行為侵犯消費者利益,責任是由網紅承擔還是商家承擔,亦或是雙方共同承擔?如果短視頻平臺沒有履行監管義務、盡到監管職責,那么,平臺應該承擔什么樣的責任?

  這一點,可以借鑒《廣告法》關于法律責任的規定: 關系消費者生命健康的商品或者服務的虛假廣告,造成消費者損害的,其廣告經營者、廣告發布者、廣告代言人應當與廣告主承擔連帶責任;廣告經營者、廣告發布者、廣告代言人,明知或者應知廣告虛假仍設計、制作、代理、發布或者作推薦、證明的,應當與廣告主承擔連帶責任。監管部門應按照相關法律規定,對網絡售假,落實“四個最嚴”標準,沉疴下猛藥,增強虛假宣傳、侵權假冒等違法行為震懾力。

  對于廣大消費者來說,購物時,應該有一個理性的審視態度,對于網紅經過語言等形式包裝過的產品要保持清醒的認知和理性的判斷,不盲目跟風,胡亂拼單,培養從正規渠道購買產品的良好消費習慣。(龐鶴)

(責任編輯:車車)
最新評論
聲明:

本網注明“來源:中國質量新聞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質量新聞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質量新聞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若需轉載本網稿件,請致電:010-84639548。

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質量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直接點擊《新聞稿件修改申請表》表格填寫修改內容(所有選項均為必填),然后發郵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網盡快處理。

圖片新聞
  • 機油液位上升、加注口變“奶蓋”不要 ...

  • 安全的召回與召回的安全

  • 廣汽本田2019年超額完成目標,體 ...

  • 自研自造鑄市場底力 威馬為新勢力唯 ...

  • 中國汽車文化的先驅 奧迪第三次華麗 ...

最新新聞
特级a午夜不卡免费视频-国产精品白浆视频免费观看-日本特黄级a免费高级-免费香蕉成视频在线观看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