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建立集中監管倉是對冷鏈食品全覆蓋管控、全鏈條管理、全過程溯源的一項強化措施,也是最大限度地阻斷相關疫情傳播風險的有效手段。黑龍江省綏化市結合本地實際,因地制宜謀劃推進建設集中監管倉,通過政府統籌實現了建倉全覆蓋,確保冷鏈“不斷鏈”、監管“不斷檔”,筑起了“安全墻”。
科學選址布局 實現監管再升級
組成考察組先后到大連、哈爾濱、大慶等地進行考察學習。在充分借鑒先進地區經驗做法的基礎上,結合本地冷鏈食品分布情況,堅持因地制宜、便于管理、既管當前、又管長遠的原則,共建設集中監管倉10個,實現了一縣一倉;針對進口冷鏈食品數量較大的大莊園肉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主動與企業對接,分析研判疫情防控形勢,在原有冷庫的基礎上自建監管倉,企業投資20萬元購置了自動消殺機,做到了件件消殺、批批檢測。
明確監管職能 實現責任再壓實
成立了由市場監管、衛生健康、商務、工信等部門聯合組成的集中監管倉駐倉工作組,負責集中監管倉的日常監管工作,在行業管理、技術指導等方面充分發揮職責作用,建立健全應急處置等各項工作機制,實現了數據和信息互聯互通,形成了責任明晰、組織嚴密、無縫銜接的工作體系。
夯實制度保障 實現措施再精準
集中監管倉設置了特殊倉和常規倉,實行分倉管理。制定了集中監管倉操作、消毒技術、核酸檢測、工作人員防護四項指南,按照“兩表兩圖一證明”(即:常規貨物入倉登記表、特殊貨物入倉登記表、平面示意圖、工作流程圖、出倉證明)從嚴管好進口冷鏈食品入倉的核對檢查、采樣檢測、消毒裝卸、醫療廢物處理等關鍵環節。通過環環緊扣、層層把關的“流水線”作業,使得集中監管倉運行模式更有效、更精準、更安全。
提前預約申報 實現流程再優化
凡是進入轄區內儲存、分撥、加工、銷售的進口冷鏈食品,在到達48小時前向集中監管倉駐倉工作組預約申報,如實填報起運地、海關通關單證號、貨物名稱、外包裝消毒情況、核酸檢測情況、承運車輛號碼、收貨地等相關信息。同步查驗完善貨品在“黑龍江冷鏈”平臺上的信息,全面實施核酸檢測和預防性全面消毒,確保每批貨品應檢盡檢、應消盡消,合格后方可出倉放行。截至目前,進倉貨物達8839.4噸,均按照工作流程做到了“檢測全覆蓋、包裝全消毒、商品全追溯、人員全管理”,最大限度降低了病毒污染風險。
下一步,綏化市將繼續探索完善工作機制和流程,采取科學精準適度的監管手段,確保監管倉有效運轉,切實發揮提前預判、關口前移的作用。(供稿:黑龍江省市場監管局)